2024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高级研修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望京校区正式开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冯时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华文化实践导师高京斋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临时负责人粟瑞雪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兆阳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倪丽洁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宋翔老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中心的刘泽涛老师出席了开班仪式。
本次开班仪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教育学院杨琳教授主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兆阳副教授为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高级研修班致辞,孙老师指出本研修班有三个特点。一是起点高。研修班依托的平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党中央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二是师资力量雄厚,导师水平高。本次研修班聘请的导师都是各个领域水平一流的研究者、专家。能有机会近距离跟随这些大家学习,相信同学们无论在做学问还是做人上都能有所精进。三是本次研修班的学员都非常优秀。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克服诸多困难,千里迢迢来社科大国际教育学院读书,这种对学问真诚的热爱与追求,对智慧不断求索的精神让我们非常感动。孙老师指出本次研修班旨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系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平台,帮助大家拓展现有知识结构,夯实文史哲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专业理论功底,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希望本次研修班能够帮助大家启迪智慧,推动工作进展,全方位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希望每位学员都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薪者,为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科一级教授冯时教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冯教授从“传统”二字讲起,指出“传”本义是驿车,也就是古人送信所使用的马车,引申为“传递”的意思。“统”的本义是“丝的头绪,总根”。传统是世代相传、历史延续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精神等,这就是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不绝如缕。学员代表潘山老师以《青山未老水迢迢 京城问道学无涯》为题,分享了来京求学问道的感悟。
开班仪式后,冯时教授为大家讲授第一课:《汉字与中华文明》。冯时教授带领同学们从历史的维度穿越汉字王国,一同领略汉字所体现出来的灿烂无比和魅力无穷的中华文明。冯教授指出汉字与中华文明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了汉字不仅是语言文字,更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中华文明的三大基石:道德、知识和礼仪,分别被视为成人、立身和治世的根本。冯教授通过引用《尚书》、《周易》等古籍,为我们展示了“文明”一词的深远含义,强调了文明与自然规律的和谐统一,以及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冯教授指出《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说(悦)”与“乐”是两种不同的快乐。“说(悦)”是闻道之喜,“乐”是友人相聚之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而相聚在国际教育学院,听学养深厚的导师们答疑解惑,既有闻道之喜,又有朋聚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