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传承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 华文传承 > 正文

名师荟萃 春风化雨—202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海外华文教育研习班课程回顾

来源: 日期:2023-09-02 阅读: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北京市侨办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承办的“2023海外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修班”已经顺利完成两周的课程。整个课程体系涵盖汉语知识、教学法、中华文化知识与体验、当代国情专题、文化考察、一线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六大模块,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19位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等组建成高水平授课教师团队现场传授。海外华文教师们纷纷表示本次研习班起点高、规格高、水平高,受益匪浅。

7d9e52a538996efcf0a07ca593775a7

(研习班开班仪式)

一、汉语知识教学法课程模块

汉语知识教学法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基础,也是本次研习班学习的重要内容,共有20课时的课程。包括《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与人才培养》、《国际中文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教学法流派与案例分析—汉语听与说的教学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海外华裔和居住国国民对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汉字教学效果,本次研习班很重视博大精深的中华汉字文化,特意安排了《汉字构形与汉字教学》、《漫谈汉字汉语汉文化》两门共8课时的汉字课,汉字文化适当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汉字教学。汉字笔画、读音、字形、字体等知识都可以借助汉字文化中难易度适合的内容的介绍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熟悉汉字文化,在海外中文教学中使用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能给海外中文教师以实际的帮助。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与人才培养》

《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与人才培养》一课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杨教授主讲。赵杨教授在讲座中阐释了近年出台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和《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的主要内容,重点讨论如何基于标准开展教学与研究,特别针对《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提出了几十个可以开展研究的领域,阐明了标准建设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关系。

1fc0a8e5d3e43a544e5087d795aa933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赵杨院长授课)

《国际中文教学法与案例分析》

北京语言大学翟艳教授主讲的 《国际中文教学法与案例分析》课以《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为依据,主要讲述了国际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对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做了具体的案例分析。翟艳教授提出在国际中文教学中要注重结构、语义、功能相结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结合偏误进行分析和归类;课堂上注重互动性、多样性与趣味性。总之语言的学习要多说多练。

a81e2962112eb1a6553fd8151f00f5b

(北京语言大学翟艳教授授课)

《汉字构形与汉字教学》

《汉字构形与汉字教学》一课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教授主讲。 王立军教授主要讲授了汉字构形的特点与识字教学的新理念。王教授指出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历史之悠久、生命力之强大是当今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往往是各种事物的形象反映。王教授在课堂上以丰富具体的实例讲述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独特特点。在此基础上,王教授提出识字教学的新理念,一是先学部分常用字,再学拼音;二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三是要多模块协作,全程识字;四是多方法综合运用识字。王教授强调在识字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汉字构形特点,科学运用形声字的表义偏旁,注意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正确认识汉字间的关系,提高规范意识。

aa2ea513e5604574d21905e3cef423f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教授与学员们合影)

《教学法流派与案例分析—汉语听与说的教学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的冯丽娟副教授主讲《教学法流派与案例分析—汉语听与说的教学途径》一课。冯老师在这一课中主要讲述了国际中文教育的相关学科,教学法流派和案例分析,指出了语言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介绍了视听法、暗示法、阅读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等十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66f3a3b2de83e4d7f760ac2c7481b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冯丽娟副教授与学员合影)

《漫谈汉字汉语汉文化》

《漫谈汉字汉语汉文化》一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艳红老师讲授。李老师指出,汉字本身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了解古人的生活、思维、观念,要认识中国文化原初的样子以及它的博大精深,汉字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汉字是透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汉字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篆刻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汉字与汉文化二者相互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了解汉字构形的原因,进而了解由此反映的汉文化信息。从汉字出发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是很科学的方法,只有踏踏实实认真分析汉字形体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证之以文献,我们的文化研究才信而可徵,而不是空泛的文化。

763ceb7feb64affe1eac9970eaf4729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艳红与学员们合影留念)

二、中华文化知识与体验模块

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华文教育与以教授外国人为主要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区别。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人社会的“留根工程”,在传承弘扬中华语言文化、延续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文化认同、促进海外侨胞与祖(籍)国的情感联系、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与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独特重要的作用。本次海外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修班彰显华文教育的特性,重视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安排了36课时中华文化知识与体验的内容。本模块由《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例》、《文明比较与中华思想特性》、《书法的道与技—中国书法的形式与意义》、《茶文化》、《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宫中的中国楹联与中华历史文化遗存》、《书法与中华文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为第一本国际中文教材的<红楼梦>兼谈中华名著的海外传播》9次课组成。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例》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例》一课由清华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孙明君教授主讲。孙明君教授以儒释道为核心,结合具体诗人诗歌,讲授了儒家、佛家、道家文化的精华,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诗歌中的体现。最后孙教授指出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扬弃之后为我所用。

11b29faa9ad75b220b7d6a510ca422e

(清华大学文学院的孙明君教授授课)

《文明比较与中华思想特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红岩教授主讲《文明比较与中华思想特性》。李教授指出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深化文明比较研究,在比较中进一步弄清中华民族的思想特性,助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比较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课题,它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积累。以往研究多含西方中心论视角,今天需要有新的比较原则。即使在西方,西方中心论亦已式微。21世纪的文明比较研究应以文明的交流互鉴为原则。这是一个符合21世纪潮流的科学原则。据此原则,比较意味着平等与对等而非以己之长见人之短,意味着比较的任何一方,都非标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比较的目的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而不是为了争胜比高低。因此,李教授指出,在文明比较中应把握文明的如下特质:第一文明是多彩的,第二文明是平等的,第三文明是包容的。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中,统一性是文明比较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多样性、特殊性在此之下,不能将后者至于前者之上。如果不把统一性作为前提和基础,不同文明之间就无法进行交流互鉴。如果文明之间没有差异,就没有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文明比较必须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77633cd205e33a9ee6d701108027a85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红岩教授与学员们交流)

《书法的道与技》

《书法的道与技—中国书法的形式与意义》一课由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何学森教授讲授。何教授重点讲述了中国书法意义系统的五个层面:超迈性、人格性、系辞性、书写性与文字性。何教授认为书法是这五个层面层累叠加的意义系统。书法的道就是文化内涵,何教授指出书法是朦胧而含蓄的,其含义是多层次、多向度的。书法的最大意义在于表现高尚的人性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崇高追求。

d8b9794ab669be667994440585930ef

(学员书法作品展示)

《茶文化》

《茶文化》一课是知识与体验结合的课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茶文化》课程合作老师味道美学发起人、实践者悦木与北京理工大学的贾金莉老师共同奉上。本次课如实呈现了中国当代茶人的真实生活与人生追求,同时也让海外华文教师们现场感受到了各种茶的真实的形态与味道之美。

ce779bcb0648cb1f4ccd272c26e825a

(悦木老师展示冲泡茶)

0fee2d99b35e3c6fed8bcf49c5cab48

(学员亲身体验茶文化)

《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课由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方铭教授主讲。方铭教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特点:忠恕是个人的基本出发点,均平是社会的基本目标,仁惠是国家利益的根本。爱人为本,天下情怀、士人责任、坚守底线与一心向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五大观念。在此基础上,方教授指出,中国人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上古文明在今天和未来仍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中国文化自信只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

b7a38a27e189b7c8d07286f0b11e673

(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授课)

《故宫中的中国楹联与中华历史文化遗存》

《故宫中的中国楹联与中华历史文化遗存》一课由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李文君研究员讲授。李文君研究员以大量的具体实例对故宫中的匾额与楹联做了溯源,讲授了这些匾额楹联的形式、内容以及题写者,分析了故宫中匾额与楹联蕴含的丰富深刻的中华文化。

191aee19459be8999e48440d5f22cc3

(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李文君研究员授课)

《书法与中华文化》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刘石教授给海外华文教师讲授了《书法与中华文化》一课。刘石教授指出中国书法是用中国工具书写中国文字,在中国审美观的指导下体现的中国文化。正如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所言:“书法提供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319f39e1a579405b4abcba0abb5cdb4

(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刘石教授现场赠字并与学员们合影)

《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教育学院杨琳教授给海外华文教师主讲《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一课。杨教授从新形势,新机遇,新举措,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五个方面讲述了目前华文教育的现状。杨教授追溯了华文教育的历史,充分肯定了华文教育在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坚守在华文教育一线的海外华文教师们表达了敬意。

35a81232cab59bd1059b817e4a8c37e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教育学院杨琳教授授课)

《作为第一本国际中文教材的<红楼梦>兼谈中华名著的海外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王燕教授给海外华文教师们带来了《作为第一本国际中文教材的<红楼梦>兼谈中华名著的海外传播》一课。王燕教授讲授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华名著的海外传播之路。王教授重点讲授了曾作为第一本国际中文教育教材的《红楼梦》的海外传播。通过对具体的译文翻译的不同,指出了译文背后蕴含的文化特点。

cc8ab4996c71348c87b10ac3c5abec8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王燕教授与助教、学员们合影)

三、文化考察模块

2023年海外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习班是三年疫情后首次重启举办线下研习班,专门为海外华文教师安排了三天文化考察实景教学模块。由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参观;恭王府、便宜坊烤鸭、什刹海胡同文化民居体验;天津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与古文化街、天后宫参观三部分内容组成。

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参观

不到长城非好汉。8月21日,研修班学员们来到古北口驿,登上司马台长城,感受古北水镇的秀美与古老明长城的沧桑相交织而成的独特中华文化,品尝司马台烧肉等中华美食。

301e7eafb233f48b14c644378668cc1

(古北口驿)

a185700fb0d1072228fc9bf31287568

(司马台长城)

bea8f2c10672d7aa5e1c92a1134d152

(古北水镇温泉体验)

5661ee503907b620923aef8c52e2e2e

(司马台烧肉美食体验)

恭王府、什刹海胡同文化体验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8月23日上午,海外华文教育研习班学员走进什刹海前海西街雄伟壮阔的清朝王爷府—恭王府,领略皇亲贵族府邸的气宇轩昂与后花园的幽深秀丽。中午研习班学员在便宜坊品尝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焖炉烤鸭的技艺,下午在后海游览民居,体验老北京胡同风情。

4599d3c001e202e94062a45aae00b79

(恭王府文化参观)

b367a32d2b5607c87f303fb50cf68ec

(什刹海文化参观)

bd28f5592b6e780ff36e975a2085a4d

(胡同游)

1704ab1dcaff369b24ff9504e42c80d

(便宜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焖炉烤鸭体验)

天津文化考察

8月24日天津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精彩纷呈。学员们现场聆听了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的名家李婉珠女士的表演,由德云社的民乐艺人现场伴奏。大家都被高亢激越富有感染力的天津时调深深吸引,陶醉在中华艺术之中。除天津时调外,本次民俗艺术赏导活动还安排了天津快板、昆曲、京剧、二人转手帕表演等等。表演结束后,学员们和艺术家们一起热烈的交流。本次导赏会还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鲍震培教授为大家专门做了《中华才艺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于学习需求的角度》讲座,专门讲授如何将曲艺与国际中文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学员们听完纷纷表示更加懂得如何将技艺与教学相结合,受益匪浅。中午研习班学员一起品尝了天津新鲜海蟹和狗不理包子。下午学员们一起参观了天后宫,在民俗文化聚集的古文化街流连忘返。

386f4ccf6297e4a1792a0340f5b55f7

(李婉珠女士表演天津时调)

6469ba526d36e7326079cc6dd971b24

(学员戏曲文化体验)

889730b6aa626e1d5a0b09beb4ae47a

(学员戏曲文化体验)

c91c961b434525fe330d57ac949c0cb

(戏曲文化体验)

a540ae3af63e4bdf05849828659f0d0

(天津快板文化体验)

1a6452956a9f1c4f3c54c91f3dd1f86

南开大学文学院鲍震培教授现场授课

045fe891278c48f8a393e2af6641dbb

(参观天后宫学员合影)

ca12a41090506634a3c8189de5ae514

(参观天后宫)

2ef9c9477a43c051d4714f01b9e9364

(参观古文化街)

四、当代国情模块

本次海外华文教育华文教师研习班专门安排了当代国情模块。该模块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展望》两门课8课时内容构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

本次研习班邀请了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巡视员(主持工作),现任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1次常会中国申遗代表团团长马盛德先生为海外教授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马先生指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有三大领域:一是以“物”为主要载体的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二是物质与非物质并存,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相融合的传统村落(古村落); 三是以“人”为主要载体,以活态保护与活态传承为主要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传统村落、非遗,构成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三大格局。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非遗保护工作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撑,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我们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非遗特点的保护制度与机制,探索出非遗保护的方式方法和保护理念,形成了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

a04c2a76d6c96e598d2a9171b6c3f20

(马盛德先生授课)

62ca095520d0ba32f921cca88153e17

(马盛德先生与海外华文教师合影)

《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展望》

《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展望》一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博士生导师王宏淼教授主讲。王教授用详实的数据主要讲了三个主题:温和复苏的中国经济、分化的国际经济、4D之大重构——改变世界与中国的四大趋势。

b7a9342ca943f92bfc2e9f9c14ed67c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宏淼教授与研习班学员合影)

五、一线教师经验交流与师德培训模块

本次研习班一线教师经验交流与师德培训模块由《育贵有心 教须有法—国内小学一线教师经验分享》、《从好老师到大先生—论教师的师德修养》两门共8学时的课程组成。

《育贵有心 教须有法—国内小学一线教师经验分享》

《育贵有心 教须有法—国内小学一线教师经验分享》邀请了北京大学附中新馨学校的高翔、郑家齐两位老师分享教学经验。高翔老师曾在国内高校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目前是北京大学附中新馨学校小学部的一级语文教师,与海外华文教师契合度高,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高翔老师介绍了所在学校的总体情况,从语文知识结构、语文课外活动、家校教学合作、个人经验感悟四个方面与海外华文教师做了现场互动与交流。

d85309a3e1924b25aa41cecf703edfa

(高翔老师授课现场)

郑家齐老师分享的内容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设计与思考》。郑家齐老师分为理论基础与实际探索两个部分进行讲授。理论基础主要包括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结构体系和其他相关研究等。郑老师指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本质上就是基于关键概念的学习进阶设计,主要包括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确定合理的评价方式与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

bcce2fbd2f81b7ed7f1648e2e06faf9

(郑家齐老师授课)

《从好老师到大先生—论教师的师德修养》

本次研修班还邀请了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博生生导师王新清教授给海外华文教师主讲《从好老师到大先生—论教师的师德修养》一课。王教授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把师德始终放在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位置。

e07fff3dbcf4e4c36bde66fe674cb32

(王新清教授与研习班学员合影)

本次研习班课程体系用心打造、精彩纷呈。既有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地特点,着眼于开拓视野提升境界的人文素养课;又有传授基础语言文化知识、教学技能的专业;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现场的实践与体验。研习班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研习班课程的学习让他们开阔了眼界与思路,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深化了对中华文化内涵的理解,增进了同祖(籍)国的情谊,收获满满,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