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在全院范围内树立“学榜样,争先锋,共进步”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大道上放飞青春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国际教育学院微信公众号特推出专栏“青春榜样”,全面介绍在学术科研、国际交流、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等各领域中涌现出来的青春榜样。
“青春榜样”专栏第六期推出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班夏禹圣。
他是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他是大家常称呼的“夏老师”,他也即将成为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从2015年到2022年,夏禹圣已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七年,他慢慢实现了从新手汉语教师到专业汉语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即将在未来成为一名“研究型汉语教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七年,他经历了喜悦、迷茫与沉浮,也庆幸能在“七年之痒”后继续坚持着这份事业。
初到望京小院时,夏禹圣希望去海外孔子学院成为一名志愿者教师,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他的规划,经过长久的思考后,他决心做好学术科研,希冀从教学实践者成为教学研究者。2020年秋季返校后,他参加了北京市语言学会学术年会、“互联网+”国际教育应用大会并作研究报告。他表示,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教学实践中的发现而展开的。他希望能实现“教学-研究-教学”这样的良性循环,研究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再把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实践中。
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在导师的指导下,他还积极申报学校研究生科研项目,将语言类型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他认为类型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都是跨语言的,二者是能够相互促进的。最终,他成功结项,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并获得三等奖。在校期间,他也坚持学术写作,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和语言科普文章,思考的领域包括汉语第二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和汉语流行语等。再根据三年来的研究与学习,高质量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并获优秀等级。
研创计划论坛
诚然,做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提到,有时深感文献阅读量不够,思考问题会陷入“死循环”中,研究的角度稍有偏移就会得出说服力不够的结论,最忙的时候每天凌晨都还在阅读文献或者写作。虽然这条道路非常困难,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只为能看见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和教学百花齐放的景象。
参加英国中文培优项目
研究之外,他也积极参加汉语教学实践。在读期间,他参加了北京国际汉语研修学院的全球青少年汉语桥夏令营、冬令营项目,教育部语合中心的英国中文培优项目,向全世界的学生传播中国文化。虽然隔着一方屏幕,但仍能感受到大家学习汉语的热情,这也坚定了他从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决心。他说:“我相信新冠疫情总有一天会结束的,到那时全世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这个时候我们汉语教师就需要好好修炼,迎接未来不同的挑战。”
参加新老生交流会
在校期间,他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等奖、院级“优秀团学干部”等荣誉。作为学生干部,他组织参与了“我在海外教汉语”沙龙、汉语教学工作坊、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等活动。夏禹圣表示:“朱孔京书记常常勉励大家一生认准一件事并坚持把它做好,这也是我正在践行的,我想用一生认真做好国际中文教育,为我国汉语研究与传播做出贡献。”
在研一结束时,他立志要考博,想继续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深耕。读研期间,广泛阅读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书籍,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已被拟录取至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将师从曹秀玲教授,继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说文解字》中,“春”的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亦有“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之意。我们的青春是生机勃勃的,每一个人都像树苗,都像太阳,在“发芽期”就需要大量汲取养分,找准好一个方向努力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