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创计划”——聚焦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语音规范性研究(项目编号:2025-KYS-015)学术报告会在望京校区教学楼201教室举办。本次报告会以“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语音规范性调查与提升途径”为核心主题,凭借鲜明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吸引了众多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子踊跃参与。
报告会上,项目主持人殷明帅同学首先系统阐述了项目的研究背景、核心价值及现阶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据悉,该项目聚焦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使用的规范性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数据采集与系统分析等方式,旨在为普通话推广工作提质增效、推动民族地区语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证支撑与科学的策略参考。
在成果汇报环节,项目组成员围绕侗族、苗族、藏族等十个少数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言语音使用现状,从语音采集的科学方法、声学参数的精准分析、常见语音偏误的类型等多个维度展开了详细阐述。。研究发现,不同民族学生在普通话发音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其中声调、辅音、元音等方面的偏误现象较为突出。针对这一现状,项目组结合跨学科研究思路,初步构建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语音训练方案与教学改进建议,充分彰显了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语言政策实践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汇报结束后,项目指导教师贾媛教授围绕研究方法的严谨性、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及结论推导的逻辑性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提问,同时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样本代表性、优化语音标注规范体系、提升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效能等方面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现场与会同学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围绕语音偏误的深层成因、语言接触对语音习得的影响、智能化辅助语音教学工具的开发应用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现场学术气氛热烈浓厚。
此次学术报告会不仅全面展示了项目组前期扎实的研究工作与阶段性成果,更通过多方面思想碰撞明确了后续研究的核心方向与重点任务。项目组表示,将充分吸收本次报告会上指导老师与同学们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完善调查设计、深化理论分析维度、提升成果应用价值,力争在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创新与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产出更具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作为对“研创计划”项目阶段性进展的一次集中检阅,本次报告会有效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跨视角学术思想的融合碰撞,为项目下一阶段工作的有序推进与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