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硕士生黄子瑞的思绪一直沉浸在11月5日午后:那天,银杏叶落了一地,金秋的校园分外美丽,图书馆里书香弥漫。“同学们、老师们,高翔院长、赵芮副院长来看望大家了!”在校党委书记胥锦成的陪同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走进图书馆,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课堂搬到师生中间,和高翔院长一起来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赵芮。黄子瑞没想到上午刚刚在线收看高翔院长在院部的宣讲报告,下午就在校园里与他“面对面”,高翔院长对学校的重视、对青年的关爱,令他倍感温暖,回味无穷。

高翔院长与社科大师生亲切交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学校第一时间组织我们收听收看,今天上午,我又在线聆听了您的报告,深受启发,其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杨婧童率先发言,“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埋头苦读,还要放眼窗外,始终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频共振”。高翔院长对此表示肯定,“这位同学讲得很好”,他勉励社科学子,要“自觉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把个人学习、科研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早日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应用经济学院本科生李卓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读到了高翔院长的文章。她向高翔院长请教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挑战”这一问题。高翔院长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对科技前沿的关注,随后指出,青年学子要在守好学术道德底线的同时敢于打破陈规,勇于探索未知,借势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他鼓励同学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研究成果,为服务“国之大者”贡献青春力量。
面对师生们的踊跃提问,高翔院长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用生动鲜活的案例答疑解惑,并展望了“十五五”时期中国社科大的发展前景。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瑜就“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问题向高翔院长请教。她表示,长期以来,院党组和高翔院长高度重视大学思政课建设,此次高翔院长专门就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给予指导,倍感振奋、倍受启发,也更感责任重大,将主动把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毕琳则认为,作为辅导员,更要认真学习全会精神,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现实需求,贯通课堂内外,用好社会“大课堂”,提升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的结合与转化。
高翔院长勉励同学们,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做学问,主动适应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充分学习、掌握、运用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这句话引起了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李镕成的深思。他表示,作为党内法规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学生,高翔院长的殷切嘱托,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信心、决心——要将党内法规学、纪检监察学等最具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社科显学”,在中国社科大这片沃土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此次高翔院长的宣讲,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校团委副书记谢丽泉说,“这充分体现了院党组对青年学子最深切的关怀与最殷切的期盼,也让师生们看到了院党组和高翔院长对学校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坚定支持。我们定将这份厚爱内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当好社科后备军,争做强国新青年,努力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添砖加瓦”。

高翔院长调研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
当天,高翔院长还来到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与科研人员深入交谈。
实验室讲解人郭正臣、黄希、贾明浩、李志鹏分别介绍了文物保护修复、科技考古创新等情况,得到了高翔院长的肯定。高翔院长结合“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等内容,向科研工作者深入宣讲全会精神,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大家纷纷表示,院党组的支持是激励青年学者踏实深耕学术的重要力量,一定会把高翔院长的关怀与鼓励传递给实验室每一位成员,进一步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与创新动力,为将实验室建设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考古学研究机构作出应有贡献。